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5-04-16 08:24:18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1

拿起这本也许并不太重的书,却觉得沉沉的。

了解过傅雷,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这些家书,有三层内容,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

《傅雷家书》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通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读了《傅雷家书》,可以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对朋友爱惜尊重,政治上关心国家发展,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希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我们就会努力学习、成人成才。

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可以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2

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缺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3

《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8月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整整三天,我一直沉浸在这本书中。不是这本书的语言有多么精彩,也不是这本书的情节有多么动人,而是这本书的浓浓父爱深深地吸引了我。一封封书信,最短的一两百字,最长的七千多字,但是无论长短,每封信中都能透露出作为父亲对孩子的期盼与热爱。

当看完这本书时,我感慨颇深,联想到了我的父亲。其实我的父亲也是这般慈爱的啊!我与父亲近些年来似乎也如“多年父子成兄弟”般,有过矛盾,但也可谈得来,似乎比以前少了许多隔阂。作为“教子篇”的《傅雷家书》其实也诠释了父爱的真理。父爱在此书中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其感情之纯真、质朴,真是令人动容啊!

父爱大如宇宙,父爱隐如轻风!父爱高如俊山,父爱深如桑海!同学们,爱自己的父亲吧!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4

傅雷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

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5

从古至今,家书都是连通家人的情感桥梁,它有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也有过“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种种典故。《傅雷家书》始于1954年,傅聪——傅雷的长子出国留学波兰,学习钢琴演奏。父子俩情深意切的交谈,贯穿在一封封家书中。而傅雷的家书中,却不仅是亲人的思念,我读这本书,更是看到了傅雷一家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感悟,对祖国的热爱……

每个人心中,都暗藏着一个心灵的归属,可以在此,发自肺腑地与亲人畅谈。而从无声的文字中,我似乎也看到了,不仅仅有傅雷与儿子的深厚温情,还有一种若有若无的熟悉。

这是一位严谨的父亲对儿子耐心的指导。几乎每封信中,都有父子俩对于钢琴艺术的感悟。傅雷不仅关心儿子练琴的生活,还不断强调各种曲调的情感,比较不同演奏者的不同。朴实的语句中更体现的是父亲对于儿子的关怀,对于艺术的追求。

这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傅雷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嘱咐他坚定立场,待人谦虚,礼仪得体,心怀爱国之情。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含情脉脉的文字后,是远隔两岸的深厚情义。文字本无情,却承载了爱的温情,似细水长流,滋润干涸的草地。在一个时代的孕育下,傅雷有力而坚决地告诉儿子,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改造,向一切传统,资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与习俗做斗争,我们必须抛弃所有的人生观和旧的社会准则。”

傅雷对儿子的关心更多让我看到了我的生活,我的家庭。没有分离,没有书信,但仍有那种熟悉的感觉,那种爱的关怀。父母对于我的帮助,也是无私的,他们教我感恩,细致,对学习,对生活……家书记录的,是我的生活,它教会了我懂得与珍惜。

我诞生在了一个与傅雷完全不同的时代,一直以来的幸福团聚让我们缺少了书信的交谈,但那份来自父母细致的关怀,那些点滴的爱仍然熟悉在我的脑海里,无论何时,无论爱的表达有什么不同,从傅雷的家书中,我更看清了这份爱,我会在淡淡的清欢中感受爱,感恩 ……此处隐藏6435个字……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父亲是威严的代表,他们永远是正确的,在意见不合时他们能置之不理已是极限,傅雷却能放下父亲的尊严对自己的孩子低头,甚至于忏悔。

我想每一位孩子都能读懂那背后深沉的爱。他们作为父母是完美的,也是我深深的敬服与爱戴之后不会去想拥有的,因为我有自己的父母。他们并不完美,他们不知道教育孩子一百条,他们很少读书,他们不会要我提高艺术修养,他们与我的世界的交集只有一个我。但他们爱我,那些我厌烦的唠叨,管束,斥责,都代表他们爱我。他们给了我一个家,让我无论何时都有所归;他们给了我他们的人生经验,让我不必经历他们经历的那些痛楚;他们给了我他们能给的一切,让我入每一个孩子般长大。他们会在每一次斥责后落泪,在每一次愤怒后原谅,在每一次失望后包容。这是我的父母,天下间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告诉他们你爱他们,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13

有人把母爱比喻成一枝盛开的百合,在每个角落中散发着它迷人的芳香;而父爱就是一株茉莉,它在某个角落中默默地吐着它那独有的清新芬芳。就如《傅雷家书》中的那位父亲。

在一封封或长或短的书信中,傅雷作为一名父亲,对于儿子的关心与想念溢于言表。“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你看,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傅雷的爱子情深。

傅雷作为一位长者,对儿子的教导与叮咛更是时时刻刻。“末了,以后你再不能自费航空来回;为国家着想,航空票开支也太大,而火车来回对你的学习时间又有妨碍。总而言之,希望你全面想问题,要分出你目前的任务何者主要、何者次要;不要单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都说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你说,傅雷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教育儿子先做人,后做事,怎能不让我们感动?

而傅雷也扮演着他儿子的知心朋友。傅雷艺术造诣极为深厚,对无论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在信中,他以相当多的篇幅与自己的儿子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谈艺术修养;当儿子遇到烦恼,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细致而深刻的言语与儿子交流沟通。

正如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

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才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这看似平常的一张张书信,却又不平常。因为那背后是满载着的是父亲对孩子的挚爱、期望,那是父爱!

这时,我如梦初醒,在生活中被我忽视的就是父亲的爱啊。去年的生日,我邀请了几位好朋友到家来聚会。她们都都说阿姨的手艺真好,做的菜很好吃。其实为了招待客人,看似是妈妈在厨房与餐厅之间忙前忙后,而我却不知道的是,之前的绞尽脑汁想菜谱,菜市场精心挑选蔬菜,到最后一盘盘美味的佳肴摆在面前,这一切一直都是背后的父亲付出的辛苦与设计最多啊!

向来只有赞颂母爱的伟大,可又有谁知道藏在背后的是那含蓄而又的父爱!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14

这本书,是傅敏选编的傅雷夫妇与长子傅聪的来信。傅聪长期在国外留学,因此,写信成了与父母交流的唯一方式。这些信写于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间。在信中,他们几乎无所不谈——谈论艺术、人格、家庭、感情,甚至还谈论了国际形势、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重大问题。可以说,这既是一本充满人情味的家书集,又是一本学习如何做人的教育书。

傅聪在钢琴上颇有天赋,因此,他被送到波兰留学深造。在异国他乡,他很容易遇到困难、挫折,以及犯错误,这就需要父母的安慰与教导了。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这本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这本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这些是意义非凡的信,它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并教育着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15

语文教材中选有傅雷家书的两封书信我读后感,受颇深。

傅雷,是我国罗曼罗兰富二代等作家文章的当代翻译界第一人。他培育了世界一流的钢琴家傅聪。傅雷家书是他及其夫人和儿子傅聪傅敏的书信摘篇,这些家书凝聚着傅聪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在付聪消沉苦闷时,父母教育孩子如何正确面对生活的感情创伤战胜挫折。“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是他对儿子的劝慰又何尝不是给我们启迪呢?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而我们只有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不过分的在意为之焦急,也不能轻视,蔑之,不应风暴而消沉努力报警远方,我们必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他把儿子的信是为珍贵的礼物,他在儿子成功时满怀星星激情洋溢的勉励激励儿子保持千危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高境界,确对待成功,“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就会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是没有止境的。”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命之河,绵绵不断,有时平,无波澜,有时间有涌进但从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总是在向远方奔腾。人生有幸与不幸,但我们平静面对惊喜时,则是我们又跨出一大步时,宠辱不惊,为着我们更远的目标而奋斗,我们就是中国的接班人。

傅雷家书中给我们的启示有太多太多,他不仅是至于我们个人也给我们在家庭教育放有了启发。现今许多家长为了所谓的“为了孩子好”每天忙于工作,之间却忽略了孩子们真正想要的不过是父母的关爱。有多少留守儿童,或者几乎等于同于留守儿童的孩子因为极度缺少家庭父母的关爱,还荒废了,毁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我现在只想呼吁各位家长,何时放下工作,放下手机,放下麻酱,给你们的孩子真正的关爱与呵护?!傅雷家书将让我受益终生。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