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的实习报告

时间:2024-08-16 10:28:21
有关毕业的实习报告范文集锦六篇

有关毕业的实习报告范文集锦六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毕业的实习报告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毕业的实习报告 篇1

这次实习是我们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性实习。本次实习为了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我们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我们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真正正走入社会。虽然毕业实习只有一个周,但这一个周里学到的东西比一学期学到的东西多,并且扎实。对于以前学过的东西也有了实践,巩固实践了所学知识,也学习了新的知识,对于工程造价这个专业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实习的目的和性质

生产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的四有人才,增强学生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对社会主义事业责任感的重要措施,其实习目的是:

1、通过实习,对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整个施工过程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有较深的理解。

2、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如测量、建材、建筑学、结构和施工等)为毕业设计做准备。

3、通过亲身参加施工实践,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4、通过实际工作和劳动,掌握房屋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土石方、桩基,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安装、装饰等)中的生产技术技能。

5 、了解目前我国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的实际水平,联系专业培养目标.树立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水平的远大志向。

6、与工人和基层生产干部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素质。

7、了解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及各过程中应解决的向题,了解施工与结构的关系,收集毕业设计的有关资料。

二、实习时间和方式

本实习从4月16日开始,期限1周

方式:毕业实习

三、实习内容

在实习中,学生通过现场施工的实际工作,学习有关的专业知识。

1、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各专业设计之间的关系;建筑管理及各有关部门对设计的宏观要求;建筑设计所依据的各种《规范》等技术文件。

2、开展社会调查、编写调查报告。

3、学生还应学习有关建筑材料、建筑机械、建筑结构构造、施工预算、工程竣工验收等方面知识。

四、实习地点

五、实习总结

1、对于这次实习我感触颇深,首先深深的体会到了:一个项目成功的完成离不开这些工人的辛苦劳动。无数个日夜的工作才让我们见识到了如今高耸雄伟的建筑,心底不由的产生敬佩之情。其次还认识到了:在工作中一定要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整个项目很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带来不可设想的后果,在工作中一定要秉持着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最后,我认识的最重要的的一点就是合作与配合。一个项目无论大小,都需要各个专业的人员相互配合与合作才能完成。无论哪个缓解出现问题,都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项目。还有工作团队一定要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去完成工作。任何一个成功项目的完成,都是各个专业人员的合作,每一个小细节的认真,每个人的辛苦汗水所凝结的。

2、我们的实习主要是在三个工地进行的。两个工地主要是进入建筑物内,了解内部构造、结构形势等。对于第三个工地,我们进入其地下室,其主要的特点是采用了新工艺,节省材料,也环保。

对于前两个工地其实是一个大工程中的两个建筑物,都是住宅建筑,因此也有很多共同点,两者都是框架结构,现在的住宅多为框架结构。进入第一个建筑物内,脑海里感觉很混乱,分不清到哪部分为止为一个单元,也分不清具体的哪个房间是厨房,那个房间是卧室或者卫生间。这让我感觉很失败,大学里的学习连基本的都分不清,还需要继续加强实践与学习。后来,通过同学们之间讨论,也分的出个大概。在这个建筑物内还看到了电线的预留孔,以及预留的拉筋。还看到了构造柱马牙槎,以前对于马牙槎的模板计算不是很清晰,经过这次实习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很少去工地,而已完工的建筑的基础看不到,遗憾的是这个建筑已经快施工完了,基础也没有看到,在现场还看到了工人们在进行钢筋拉直。

第二个建筑物是小高层,因此一进入建筑首先分辨出的是电梯的位置。该建筑的采光很好,每户平方比较大,但感觉其空间布置的有些复杂,空间的利用也不是很适当。在这个建筑物内还看到了预制混凝土构件,还有没拆的模板,这次的实习相信对以后模板的计算有很大的提高。该建筑物内还有砖砌的小部分墙,现在建筑中材料的使用很灵活,能够使每种材料充分发挥其优点。我们从临时入口进入,几经周转,最后找不到那个入口,还是在施工人员的带领下才出去的,由此可见,并没有对建筑结构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于结构的认识还不是很透彻。回想起来,在学习中看到的施工平面图,能够清楚的分出单元,但实际中并没有那么容易,我想这大概就是实习的意义。对于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能够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才是关键的,这还需要我们在日后不断积累与实践。

最后也是本次实习最为关键的一个工地。对于第三个工地,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地下室,地下室的顶部采用的是我没有见过的新工艺新技术。顶部的密肋楼板采用的的是模壳模板,

模壳是用于钢筋混凝土现浇密肋楼板的一种工具式模板。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这种工艺,实习结束后我上网查阅了一下资料,模壳的种类有很多,的材料种类也很多,有塑料模壳、玻璃钢模壳等。我国目前的模壳,只要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和聚丙烯塑料制成的,配置以钢支柱、钢龙骨、角钢等支撑系统。

该塑料模壳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点是整体性好、强度好、尺寸稳定、表面硬度高、耐摩擦、易清洗,每个模壳可承受1000kg 以上的重压,能承受各种施工荷载。第二点是以塑代木,耐热耐寒、抗老化、光洁度高,可反复使用50次以上,温度使用范围大,可在零下15度至零上50度气温条件下施工。第三点是施工方便,加快施工速度,支撑操作简单,对操作人员及时等级要求不高,有利于组织施工脱模容易。一般情况下,浇灌混凝土8至10天后即可拆除模壳。第四点是模壳尺寸准确、拼接严密、整体性强、刚度大,极少出现变形、漏浆等缺陷,保水性好,易于混凝土养护和前期强度的增长。脱模后,外形美观新颖,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可省去吊顶,并且很经济,后处理简便。

观察了解了地下室采用的新工艺后,我们又进入了一栋建筑的住宅部分。该住宅不同于前两个住宅楼的是,这栋楼的结构采用一种叫核心筒的结构。这种结构以前并没有听说过,核心筒结构,属于高层建筑结构。简单的来讲就是,外围是由梁柱构成的框架受力体系,而中间是筒体(比如电梯井),因为筒体在中间,所以称为核心筒。常用的有4,8,12,16柱等沿着建筑外沿布置, ……此处隐藏11841个字……

三、分析与讨论

注意到这次实习中不论是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还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部分想着重探讨周围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习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1.关于居民对周围植被看法的问题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对环境进行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则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老师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觉得舒服,使人产生深刻的体验呢?研究表明①,首先,要看人是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其次,要看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例如,一片矮树林旁边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人们从矮树林中一条小路穿过,坐在草地上玩耍,会产生一种摆脱都市枯燥、乏味、紧张工作压力的感觉,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无法通过的灌木丛,这类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对人类的吸引力。

因此,我想整齐修剪过的草地,花园,还是有它们存在的心理基础的。我们在学这门课之前不也是对一些人工修剪,设计过的园艺作品赞不绝口吗?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坛,绿地,在心理学上,能够有较高的清晰度,更能够吸引人。当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

老师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自然生长的植物有诸如,种类丰富,无需太多人工管理等优点。从城市整体的角度来讲,还是要以自然植物为主,这样对资源和环境都有益处。但处处都是这样,未免让人产生荒芜杂乱的感觉。居民的不满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当然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是人们的心理需求重要,还是环境生态重要?设计要以人为本,又要以环境为基础,两者兼顾似乎很有难度。如何处理,改变人的观念?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寻求一种合适的立足点,将二者有效的调和起来。但,这立足点在哪里呢?

2.关于路边种植杜仲树的问题

前面提到,在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对路旁种植穿“铠甲”的杜仲树不理解,回来后特意查了一下该树的特征,发现自己当时的看法过于简单,是错误的。

当时看到的树,因为是刚移植过来的,树干很细,也没有枝叶,再加上那圈铁衣,觉得不是很美观。其实,据查得的资料②,杜仲干形直,枝繁叶茂,树冠多呈圆形或圆锥形,遮萌面积大,且树体抗性强,病虫害很少,不需喷洒农药,是城市园林绿化非常理想的树种。北京、南京,杭州、洛阳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树或进行公园、庭院绿化,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而且由于杜仲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也是广大山丘地区理想的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树耐旱,耐寒,耐碱,却不喜湿热,在北京种植非常理想。

杜仲树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尤其是它的树皮,这也是给它穿衣的原因。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杜仲树的树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使对主干某一区段树皮进行全部环剥,只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短期内在剥掉皮的木质部上又可长出新的树皮,3~4年后即可赶上未剥皮部分树皮的厚度。通过环剥皮还可以促进树株直径的生长。杜仲不管幼树或老树都存在树皮再生能力,但其中以幼、壮龄树再生能力最强。所说的保护措施,简单来说就是用有网眼塑料薄膜包裹树干。

我想,既然剥皮不会给树造成太大的损伤,反而在一定意义上说还对树有好处,何苦要把树围起来呢。而且我看那铁圈很小,没

有给树留生长的空间,不如没有。希望这是因为树还没完全长好,进行保护的缘故,以后能看到小树解脱枷锁。

那我们要怎样选择种植的植物呢?

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以及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不能将人的意志强加给环境。正如在实习中看到的,针叶树的落针有一定酸性,会使周围的土壤酸化,因此树下的植被很少,我们强种上草也没有用;还有在颐和园山坡上看到的侧柏,它本是一种耐旱,耐碱的植物,所生长的地方往往植被不多,公园如果片面的追求绿化效果,铺上草坪,为保养草坪又浇灌很多的水,反而会对侧柏的生长不利。还有前几年,北京提出要给杨树做“节育手术”,因为每年一到春天,杨絮就铺天盖地,无孔不钻,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这是当初种植时所没想到的。这些都是由于设计者不了解植物的习性造成的。形式不是我们追求的一切,和谐才是基矗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乡土植物的应用。所谓“乡土植物”是指未经人类作用引进的那些植物。“在乡土植物中包括不少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材料,它们生长繁茂,管理粗放,无需对土壤作特殊的处理,可供选择用于公园、娱乐场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池塘及喷泉花坛等处的镶边栽种。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WilliamRobinson)。应用乡土植物种植可为城市居民区提供一个近似于自然林地和开阔田野的环境。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攀爬树木,摘取花朵和进行其他活动,而这正是现在很多设计没有考虑到的。乡土树种还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季节变化,而引入的外来树种却不能反映季节的特点。在当前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中。乡土植物以其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持久的风貌,也许更能引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从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尤其是在土壤和其他条件不良的地段,乡土植物可以依靠其较强的抗性来维持正常生长。在不具备表土的地段,更可显现出其特殊的栽培价值。许多乡土植物并不需要优良的表土。贫瘠的土壤反而可以防止其过量生长,并减少相应的管理问题,而且这些植物在贫瘠土壤中生长的寿命往往比在优质土中更长。燕南园中几乎遍及各处的二月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墙角,土坑都成为它生长的场所

前面也有提到关于人们对修剪得很好的花坛,绿地的需求。鉴于以上所说的乡土植物的优点,我们可以考虑以其作为园林设计,城市美化的主要原材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和人们心理需求的统一。

最后,我想到静园被砍掉的苹果树,也想到高中校园里的那排柿子树,那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一到秋天树上挂满了柿子,但没有人去摘它。长满果实的树木能给人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与欣喜。在校园等地种植一些适宜当地环境的果树,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应该被提倡。

四、收获与问题

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在实习的过程中,经老师的讲解,我体会到“生态无处不在”这句话。同时通过提出与解决问题,增进了知识,加深了理解,纠正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

在这次实习中,我感觉的最大的困惑就是,人们的需求或者愿望与生态的矛盾。要改变人的认识,但这绝非我们短暂的一生所能实现的,我们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全放在纠正人的意识上面,还要努力去寻找协调二者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应该就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

与之相关的还有植物选择,尤其是在城市中的问题,这虽在前面有所讨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植物知识,显然还是不全面的,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

在海淀公园发现树少反而成为人们放风筝的好地方,所以不应该仅仅以树木的多少来衡量公园的好坏,还要看植物的分布以及其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但究竟应该怎样安排园中的植物,当然最好应该沿用其原有的状态,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再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来设计。而究竟具体应该怎样做,还待讨论。

《有关毕业的实习报告范文集锦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